俾路支省

巴基斯坦最大的省份
俾路支省(乌尔都语、俾路支语:بلوچِستان,英文:Balochistan),又称巴基斯坦俾路支斯坦,[1][2]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与伊朗及阿富汗三国交界地区,面积34.719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3.6%,为巴基斯坦最大省份,首府奎塔。[3]该地也是巴基斯坦军队核试验场地。[1]
巴基斯坦独立前,俾路支省地区分为两大部分,北部为英印俾路支斯坦,南部则为卡拉特、马卡兰、卡兰、拉斯贝拉四个土邦管辖。为稳定南部土邦区,巴政府在独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未把土邦区列为省治管辖,允许他们自治。1952年4月,四个土邦合并为俾路支土邦联盟。1955年,巴政府在俾路省地区设两个专区,北部为奎达专区,南部为卡拉特专区。1970年,巴政府将南北两个专区合并为俾路支斯坦省,但仍允许省内各部族自治。[4]2013年1月14日,巴基斯坦总理阿什拉夫宣布,解散西南部的俾路支省政府,并在该省范围内实施省督管理制。[5]农业、畜牧业、服务业为俾路支省的经济命脉,在经济结构中占主要成份。[3]俾路支省有大量矿产资源,金属类有金、铜、锌、铁、铝等;畜牧业占俾路支省农业总产值的47%;农业人口占全省的67%,农业用地面积达72000英亩。[6]
根据2011年的人口统计,俾路支省人口达1316万,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7.6%。[7]主要民族包括俾路支人、普什图人、哈扎拉族。[4]该地区主要语言是俾路支语、普什图语和布拉灰语 ( Brahui),[7]另有少部分使用信德和萨拉基语。[8]主要信奉逊尼派伊斯兰教[1]

历史沿革

俾路支省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该地区是各种文明的发源地。考古证据表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文明之一,在俾路支省部分地区有重要影响。印度雅利安人的到来标志着俾路支省历史的新篇章。他们带来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结构。后来,来自阿契美尼德和萨珊帝国的波斯影响在塑造该地区的政治和文化景观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俾路支省得名于俾路支部落,他们从5世纪起逐渐迁移并定居在该地区。这些游牧部落建立了鲜明的身份并开始发挥影响力,塑造了俾路支省未来的历史轨迹。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的出现,俾路支省成为伊斯兰哈里发国的一部分。在此期间出现了几个俾路支王朝,包括霍塔基斯、吉奇基斯、林德和拉沙里部落。他们统治着俾路支省的不同地区,在该地区的历史上留下了印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