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

宋代李诫创作的建筑学著作
1
3
《营造法式》是中国北宋神宗时期(公元1068年—公元1085年),官方主持制订的建筑规范和技术典籍,书中工限和料例的规定为编造预算和施工组织订出严格的标准,既便于生产,也便于检查,有效地杜绝了土木工程中贪污盗窃的现象,也节省了政府的财政开支。《营造法式》由李诫(1035-1110)编撰。[1][2]李诫以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一书为蓝本,收集大量工匠讲述的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制作方法,最终编撰成流传至今的《营造法式》。[1][3]
全书共分34卷,357篇,3555条[a],其分为5个部分:总释总例、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前面还有“看详”和目录各1卷,“看详”说明若干规定和数据,如屋顶坡度曲线的画法,计算材料所用各种几何形的比例,定垂直和水平的方法,按不同季节订定劳动日的标准等的依据。第一和第二卷是《总释》和《总例》,考证了每一个建筑术语在古代文献中的不同名称和当时通用的名称以及书中所用的正式名称。第三至第十五卷是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等十三个工种的制度,说明了每一工种如何按建筑物的等级和大小选用标准材料等。第十六卷至第二十五卷按照各作制度的内容,规定了各工种的构件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第二十六卷至第二十八卷规定各工种的用料定额和有关工作的质量。第二十九卷至第三十四卷是图样,包括当时的测量工具,以及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木作和彩画作的平面图、断面图、构件详图等方面。[4][5][3]
《营造法式》从建筑设计、结构、施工等方面反映了中国当时的建筑技术成就和文化内涵,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中国建筑技术手册。《营造法式》不仅体例较好,便于灵活应用,而且内容丰富,阐述精确,从梁思成陈明达,后世的许多学者都对该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高度评价,其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也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5][1][6][4][3]

书名

《营造法式》中的“营造”有几种解释,一为营造住宅,二为营造器物,三指建筑工程及器械制作等事宜,四指构造,编造,"法式"意思是法度,制度,标准的格式。《营造法式》则为北宋政府在建筑工程中制订的法规,实际上是用于建筑工程的预算定额。《营造法式》的前身为《元[yòu]法式》[7],是北宋哲宗皇帝赵煦于元祐六年(公元 1091年)诏“营造”机构“将作监”编成后颁行的。[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