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尔巴群岛

挪威最北界国土范围的属地
斯瓦尔巴群岛(英语:The Svalbard archipelago)位于北极圈内,北冰洋上,在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之间,南距挪威北海岸657千米,距离北极点1750千米,总面积达62248平方千米,由斯匹次卑尔根、东北地岛、巴伦支和埃季四个岛屿及数十个小岛组成。斯匹次卑尔根是斯瓦尔巴面积最大的岛屿,群岛60%的土地为冰川所覆盖。岛上居民约3000人,其中包括大约2000个俄罗斯人和1000个挪威人。[3][4][1][7][8][9]
斯瓦尔巴群岛高山环绕,最高点为海拔1713米的牛顿峰,崎岖的海岸深陷在峡湾中,远看是冲击的平原。斯瓦尔巴群岛属苔原气候,海洋性气候明显,天气多变,温差大,多风和雾。[4]年平均气温在4℃到9℃上下,七月份气温可达5℃~8℃,而在最冷的1~3月,气温多为-14℃~-16℃。区域植被主要包括苔藓和低矮的显花植物[3]每年的夏天随着冰川融化,冰架崩落,大小不等的冰涌入海洋漂浮于海水之上。北极斯瓦尔巴地区的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驯鹿旅鼠欧绒鸭北极燕鸥,海中有海狮、海豹和鲸鱼等。[4]
斯瓦尔巴群岛矿产资源丰富,煤及磷灰石储量大,煤矿开采成为了群岛上重要的经济活动。[4]生物资源丰富,文化遗产也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旅游业也逐渐发展,科学考察活动也在斯瓦尔巴群岛展开。[10]挪威从1925年开始对该岛行使主权,中国于1925年7月1日加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4]

命名

对斯瓦尔巴群岛最早的名称记载出自12世纪的冰岛语文献中,为“Svalbard”,意为“冰冷的海岸”。后演变为挪威语“Svalbard”。[2]1596年,荷兰探险家威廉·巴伦支(Willem Barents)发现了斯瓦尔巴群岛,遂使斯瓦尔巴群岛为世人所知。岛上丰富的动物和煤炭资源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挪威、荷兰、俄国等国的探险者和商人进行频繁的资源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 “无主地”的法律地位致使在签订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之前,斯瓦尔巴群岛的主权归属游移不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