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恩

利恩
利恩(David Lean、Sir David Lean[1],1908年3月25日-1991年4月16日),英国电影导演,出生于伦敦[1][3]他也曾是剪辑师、演员、编剧和副导演。[1]主要代表作有《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戈医生》和《印度之旅》等。[3]
1927年利恩进入电影厂,在担任场记、助理导演和剪辑师的过程中,得到了“英国第一剪辑师”的美誉。1942年与他人合作导演了战时纪录性故事片《与祖国同在》。[3]第二年他开始独立执导影片,摄制了《天伦之乐》。1945年他导演了浪漫之作《相见恨晚》,获得了19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以及戛纳国际电影节奖。[4]1946~1948年间,他又将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和《雾都孤儿》搬上银幕。[3]1957年,《桂河大桥》上映,此片是50年代英国最著名的“跨洋电影”。该片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7项奥斯卡金像奖[3]1962年,他再度拍出了传奇史诗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而且又一次囊括了7项奥斯卡金像奖。1965年的《日瓦戈医生》,打破所有票房纪录且赢得五座奥斯卡金像奖、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且获得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奖等。[5]1970年拍摄完《瑞安的女儿》后利恩息影。1974年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终身成就奖。[4]直到1984年,他才又编导和剪辑了根据爱德华·福斯特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印度之行》。1990年利恩获得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1]同年在拍摄《诺斯特罗莫》时,利恩离世。[3]
利恩在BFI于2002年评选的“世界顶级导演”中位列第九位。[1]他在英国众多的优秀电影工作者中,是最有国际声誉、最能代表英国电影传统、最富于艺术生命力的导演。[2]斯皮尔伯格曾评价:“我不知道有哪位导演在谈到《桂河桥》、《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格医生》时能不屈一下膝。我本人对大卫·里恩万分崇敬,他的电影语言比起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导演要丰富得多。”[6]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