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田

保护性耕作方法
砂田,又称石田,起源于明清时期的甘肃陇中地区(中国西北部),是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法。通过在土壤表面铺设不同粒径砾石粗砂,形成了一种保护性耕作方法,主要用于增加农作物产出。砂田具有蓄水、保[shāng]、增温、压碱和保持地力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西北干旱地区。砂田的建造和耕种特点使其在干旱条件下仍能获得丰收,对抗碳酸钠泛碱现象,并提高土地温度,促进农业生产。砂田的使用已从兰州扩展到陇东、河西以及宁夏青海部分地区。

基本简介

砂田的建造宜选平坦土地,坡地坡度应小于15度。荒地先经平地后再盖砂石,厚度约10厘米。熟地先耕翻晒垡,施足基肥,平整后盖砂石。禾谷类作物用砂田播种[lóu]将种子播入砂石层下的土壤表面;瓜、菜类作物应挖穴扒开砂石点种后再覆盖。砂田作物收获时拔除秸秆,不留残茬,避免了一般免耕农田的弊病。长期种植作物后,砂、土逐渐混合,导致砂田老化,需铲除老砂,重铺新砂石。

相关类型

砂田按使用年限分为新砂田、中砂田与老砂田,按有无灌溉条件分为旱砂田与水砂田,按砂石状况分为卵石砂田、绵砂砂田与破石砂田。旱砂田使用年限较长,20年以前为新砂田,20~40年为中砂田,40年以上为老砂田。水砂田年限较短,其中3年以前为新砂田,4~5年为中砂田,6年以上为老砂田。砂田老化后需重铺新砂石以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