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

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4]秸秆的范围只是在粮食和经济两大作物之下。[5]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2]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纤维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6]
中国农民对作物秸秆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只是由于从前农业生产水平低、产量低,秸秆数量少,秸秆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部分用于堆沤肥外,大部分都作燃料烧掉了;[5]秸秆焚烧的害处很多,所以焚烧行为是被禁止的。[4]2014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编制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提出了秸秆资源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等“五料化”利用途径。[2]

分类

“秸秆”具有狭义和广义概念。一般地,狭义概念为《辞海》中的解释,即秸秆为作物的茎秆,英文称为Straw或Stalk;广义概念是指收获作物主产品之后在田间剩余的副产物,这里我们称之为“田间秸秆”,等同于英文的Field residu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