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体字

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
独体字(undecomposable Chinese character),是指由一个字素构成的字,是由笔画组成、不能或不宜再行拆分、可以构成合体字的汉字。[1][3][4]
古文字阶段,许慎在《说文解字》首次对独体字进行了界定,他将象形字看作独体,把形声字看作合体。秦汉之际,汉字发生了隶变,进而又演变出楷书。《辞海》作了这样的解释:“独体是囫囵一个字,分析不开的,大都是象形和指事的字。”1994年,现代汉字学家苏培成先生在《现代汉字学纲要》中解释道,现代汉字的独体字多数来自古代象形字和指事字。2006年,依据汉字部件分析理论,《独体字的界定》给独体字的定义是:“只有一个末级部件,不能再拆分的字,叫做独体字。”[1][5]2009年3月24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给现代常用独体字的确定规则,如一、乙、日、月等是字形结构符合字理和独体字定义的汉字;专、书、东、乐、农是符合独体字定义的草书楷化的简化字;串、隶、事是交重结构,不能拆分的汉字。[4][6]
独体字根据笔画数量、位置、长短和本身形成不同的独体字组。[1]独体字的笔画组合关系有相离、相接、相交、组合四种关系。[7]独体字不仅作为一个独立的字从古使用至今,而且绝大部分同时又都是合体字的构成部件,作为偏旁构成合体字,构字能力极强,这使得独体字成为了汉字系统的核心。[8]

历史界定

以“六书说”为核心的古文字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