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儆

孙儆
孙儆(1866~1952),字谨丞,一作谨臣,号沧叟,江苏南通人,孙武第74世孙。中国近代教育家、书法家,清末举人,曾任通州知县,江苏省议会副议长等职。他是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金沙中学、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通州实验小学等校的创始人。孙儆喜藏书,建有“经[shē]楼”和“斐庐”藏书处,藏书达几十万卷,包括罕见的元刊本《道园学古录》。晚年寓居上海,以鬻字为生,精于书法,尤其擅长甲骨文书法。他的爱国情怀和对教育的贡献受到广泛赞誉。

人物经历

孙儆,清同治六年(1867年)农历二月十四日生于通州直隶州金沙场(今南通市通州区金沙镇),是春秋兵家孙武第74世后人。孙儆之父孙汝霖,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因州试涉讼被累未致仕,次年闰6月因考场讼狱忧郁而逝。其母曹氏是书香名门闺秀,娴习“五经四书”,1889年病故,时朝廷旌表贞节坊彰示纪念。孙儆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曾官通州知县。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议会副议长,不久离职,归乡积极兴办教育。喜藏书,在南通修建别墅沧园,内设藏书楼名“经畲楼”。郑逸梅艺林散叶》记载,其所收藏南通地方文献颇富。晚年寓居上海,又建有“斐庐”藏书处,前后所积藏书达几十万卷之多,收有元刊本《道园学古录》,属罕见之本。编撰有《经畲楼收藏南通文献目录》。藏书印有“经畲楼”“二十年心血所得”。所藏书历经战乱,散佚不少。解放后,由其婿冯雄将藏书捐献给南通市图书馆。精于书法,甲骨文书法多以集长联形式出现。晚年在上海靠鬻字为生。平生研究贞卜文字,造诣极精。晚年居沪,以鬻字为生。
刻苦求学
孙儆自幼受族训“立德、立功、立言”的深刻熏陶,四岁时即开始识字并学习“四书五经”。其父延请挚友、学者范肯堂专授学业,范氏实行因材培养,授业范围甚宽。孙儆成绩优异,到十岁时,群经十三种“熟诵如流水”,“书法神童”声名渐起。范氏感赞之余,曾赋诗一首《赠孙童子》。孙儆十九岁时进州库继续学习,二十岁时考入江南著名学府南菁书院深造,成为黄元同的得意门生。他不间寒暑,半夜辄起专治毛诗,努力精通《礼经》《公羊》。孙儆所撰联语、所作诗词及论文,体现了其在意境、说理、炼字乃至韵律等方面的水平,被书院的刊物《南菁文钞》收录。研临三礼,楷宗上唐,隶法大汉,砺出功底。孙儆在书院数年所表现出来的刻苦学风和达到的造诣,师友叹:“君肄业南菁书院为诸生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