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1]是指城镇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包括现金收入和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可以表示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数,其中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抽样调查,首先采用科学方法抽选调查户,然后请调查户把家庭日常收支逐笔进行登记,最后根据分户基础数据加权汇总生成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5]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用来衡量城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为制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5]
2021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一的国家是美国[6]按照2021年中美平均汇率换算[7],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2148元,其次是卢森堡(332026元)、澳大利亚(290092元)。[6]2024年上半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比2023年同期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8]

发展历程

分开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