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徽

高丽王朝第11代国王
王徽(1019年-1083年),高丽国第11代君主(1047年─1083年在位),初名绪,字烛幽,死后庙号文宗,谥号刚正明戴章圣仁孝大王,葬于景陵

生平

高丽文宗王徽是高丽显宗的第三子,由元惠王后金氏所出,1019年(显宗十年)十二月初一出生于高丽开京。1022年,被封为 乐浪君,1033年被任命为内史令。高丽靖宗死后继承王位。
文宗在位年间,治国有方,高丽王朝政治较为清明,经济高度繁荣,处于太平盛世的局面。文宗还大兴文治,任内佛教、儒学、美术、工艺等文化活动都得以大力发展。佛教在全国大盛,不论是地方或中央都有参与发经及讲课的活动。文宗用了十二年的时间修建了兴王寺,显宗以来持续了七十年之久的《大藏经》五千零四十八卷刻版工作在文宗年间完成。1067年,信奉佛教的太子王煦在兴王寺出家为僧,法号义天,封大觉国师,此后王煦又刻《续藏经》四千余卷。同时儒学也有发展,私学兴起,文宗朝最具代表性的儒臣崔冲,被誉为“海东孔子”。文宗不仅崇尚佛法,也提倡儒学,曾亲临国子监并对孔子行再拜之礼。
文宗在位年间,还积极发展对宋关系。早在1058年(文宗十二年),文宗便下令在耽罗、灵岩等地采伐木材,准备造大船,以便恢复与宋朝的关系,但朝臣因顾忌宗主国契丹而反对,故被迫作罢。后来宋朝商人黄慎奉发运使罗拯之命,于1068年和1070年两度来高丽,拜见文宗,试图恢复丽宋关系。文宗大喜,遂顺水推舟,于1071年(文宗二十五年)派遣民官侍郎金悌从登州入贡宋朝,恢复了中断40年之久的丽宋关系。1073年,文宗再度遣使入宋,1078年宋神宗也派使臣来高丽,两国交往非常频繁,此外在文宗朝还有多达15名的宋朝人入仕高丽。文宗时的高丽也获得了“小中华”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