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天

高丽王朝时期的高僧
大觉国师义天是高丽王朝时期的著名高僧,出身王室,15岁封号佑世僧统,曾于宋元丰末(1085)、元佑初(1086)入华求法,成绩卓着,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而突出的地位。他担任高丽国僧统,管理全国佛教事务数十年,独树一帜,贡献弥多,其编[zuǎn]、着述惠及今人,是一位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颇大影响的人物。

简介

义天Yi-Chen (1055~1101)朝鲜高丽王朝天台宗的代表人物。与智讷并称为高丽佛教“双璧”。俗性王,名煦,字义天,因避宋哲宗皇帝讳,以字行。其父为高丽文宗王徽,母仁睿顺德王后李氏。史载李氏梦龙入怀而有孕,于文宗九年(1055)生义天于宫中,时有香气郁然,久之而散。义天兄弟9人,自己排行第四,在顺宗宣宗、肃宗之后;妹二人。义天“自幼超悟,读书属辞,精敏若宿习,兄弟皆有贤行,而师杰然出锋颖”。稍长,行艺“俨若成人”。至11岁,有出世志,遂从父愿,出家为僧,为国作福田利益。仁睿王后以孕时梦贵,本意并不想让义天出家为僧,但见业已受君命,亦无可奈何之。是年五月,文宗诏王师烂圆为义天祝发,并令随师出居灵通寺。十月,就佛日寺戒坛受具。义天出家后,一直随侍烂圆,习华严学。文宗二十三年,义天15岁,受封为“广智开宗弘真佑世僧统”。自此起,义天正式步入了其弘法利生的新阶段。至年甫壮,学习“益自勤苦,务博览强记,而无常师,道之所布,则从而学之。自贤首教观,及顿渐大小经律论章疏,无不探索。又余力外学,见闻渊博,自仲尼老聃之书,子史集录百家之说,亦尝玩其菁华,而寻其根底。故谈论纵横驰聘,衮衮无际涯,老师宿德皆以为不及,声名流闻,时谓法门有宗匠矣”。事实上,正是由于义天坚持诸宗兼研、全面继承以及既释既儒既道的学习实践,从而为其独具特色的佛学思想之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宗三十年(1076),景德王师烂圆归寂,义天继承其华严学讲席,独立地担负起弘法之重任。次年,正式开讲贞元新译《华严经》并《疏》50卷,当年彻轴。自后,讲宣未有一日废。文宗末年,随着北宋高丽两国关系的重新正常化,义天开始与宋朝杭州高僧净源取得联系,萌生西入中国游学之愿望,并终于在宣宗二年(1085)四月至次年五月付诸实施。
文宗末年(1083),义天向父王奏请入宋求法。《仙凤寺碑》谓,“文宗但心许之,未降指挥”。不久,文宗卒,此事遂寝。宣宗元年(1084),义天再次表请越海求法,群臣以义天贵为王子,不宜越海。义天竭力抗辩,宣宗颇受感动,意欲敕准,而群臣决议,以为不可,事又罢。虽如此,义天慕善财游百城参善友之心未摧。是年七月十五日,义天在《兰盆日烧臂发愿疏》中发誓曰:“愿烧臂一炷。赖今日之良因,躬历百城,遂他年之奇遇,真风息而再扇。”其求法之心益坚。次年,义天趁宣宗外出巡察,遂择四月八日佛诞节之吉日,连夜携侍者寿介等人微服至贞州(今之金浦),塔乘宋商林宁船越海而西。义天在留呈宣宗及仁睿太后的信(即《请入大宋求法表》)中写道:“望南巡之法驾,鲠恋虽深;顾西迈之客帆,云游斯切。亻+黾亻+免难裁于进退,徘徊几念于因缘,揣志失图,抚躯无措,伏望主上[mǐn]臣为法,恕臣冒刑,轻万死于涉长波,委一身于到彼岸,赖之以我王盛德,荷之以吾佛冥加,炳慧焰于西使,转法轮于东返。道光重映于千古,慈风益扇于三韩,大教卷而复舒,幽旨沦而更现,则虽暂违于忠孝,冀有补于邦家,倾望宸严,实增损越。”字里行间流露出几分悲壮。宣宗知道后,甚为惊诧,一方面差遣弟子乐真、慧宣、道邻随后渡海入宋陪侍,同时又遣礼宾丞郑仅等问过海安否。(义天入宋求法的随行人员,一般认为只有寿介一人,《请入大宋求法表》中则谈到:“今与双溪寺大师昙真等缁素共一十一人同约,欲随商客船发行”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