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纳赫姆·贝京

第6任以色列总理、利库德集团创始人
梅纳赫姆·贝京(Menachem Begin,1913年8月16日-1992年3月9日),波兰籍犹太人,利库德集团创始人,1977年至1983年担任以色列总理。[7][1]
贝京出生于波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市,他从小就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犹太复国主义者,16岁时加入了右翼犹太青年运动贝塔尔。三十年代中期,贝京获得了法律学位。1939年,年仅26岁的贝京被任命为波兰贝塔尔组织的负责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克格勃的前身)逮捕,并被判处在西伯利亚劳改营服刑八年,1941 年获释,并加入了波兰自由军。[2][7][8]1943年,贝京从波兰军队退役后,[7][9]被任命为犹太复国主义军事组织伊尔贡的指挥官。他指挥了伊尔贡针对英国人托管巴勒斯坦的行动,策划了多起袭击活动,包括阿科越狱和摧毁位于耶路撒冷大卫王酒店的英国政府中央办公室。[10][7]伊尔贡的激进活动使贝京与本-古里安(以色列国父、首任总理)的主流犹太复国主义战略发生冲突,两位领导人之间的意识形态政治裂痕和个人仇恨持续多年。[11]以色列建国后,贝京解散了伊尔贡,转向议会政治,创立了赫鲁特党。[11][12]在以色列社会主义工党执政期间,贝京作为反对党领袖,以尖刻抨击本-古里安和劳工运动闻名。[13]1977年5月17日的议会选举中,贝京以利库德集团领导人身份成为以色列议会多数派领袖,成为以色列第六任总理。[14]贝京在任总理期间,按照西方的理念打造一个自由的经济环境,接纳越南难民,推动以色列埃及的和平谈判,于1979年签署了终止两国战争状态的和平条约。[11][12][14]1981年6月7日,贝京命令四架F-16战机飞往伊拉克,炸毁了该国的核反应堆。1982年6月,为了打击活跃在以色列北部边境的恐怖组织,贝京决定发起加利利和平行动,入侵黎巴嫩[15][7][16]以色列在黎巴嫩的战争变得复杂激烈,造成许多人丧生,引发了许多争议。[12][13] 1983年9月,当了六年半以色列总理的贝京正式辞职。[17]隐退的贝京住在耶路撒冷的公寓,深居简出。[12]1992年3月9日,贝京去世,埋葬在耶路撒冷橄榄山上妻子的旁边,享年79岁。[18]
贝京是第一位以土地换和平的以色列领导人,与埃及的和平条约是贝京留给以色列的重要战略资产之一;[16]贝京担任总理期间加强以色列与美国的合作,推动以色列成为美国的 "主要战略伙伴;[16]因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而诞生的贝京信条对以色列有着重要影响。[19]贝京因为埃及与以色列的和平谈判,和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共同获得1978年的诺贝尔和平奖[2][20]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