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面筋

一种传统油炸面食
油面筋是一种传统的油炸面食,色泽金黄,表面光滑,味香性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据历史记载,油面筋最早产于清乾隆时代,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制法是将筛过的[]皮加盐水用人力踏成生麸,再将生麸捏成块状,投入沸油锅内煎炸,成为球形中空的油面筋。清代末年,无锡第一家挂出“清水油面筋”招牌的是[]斗弄的马成茂面筋店。油面筋经过油炸处理后,体积会膨胀数倍,更易吸收汤汁。[1]

来历

说起油面筋的来历,最早还是尼姑庵里的一位师太油炸出来的。五里街梢的大德桥畔有座尼姑庵,无锡城厢老太太来此念佛坐夜,有时在庵里一住就是六七天。庵里有个烧饭师太,常用生麸当主料,道道菜肴引得素斋席上赞口不绝。烧饭师太总是麸皮汰生麸,浸浸一小缸。有回,原先约定来庵堂念佛坐夜的几十个乡下老太太那天没来。好几桌的生麸早上已准备好了,过夜就不能吃。烧饭师太先是放些盐在上生麸缸里,试着开了油锅把生麸煎一煎,免得发馊,油多了些,待油一滚,师太怕生麸煎不透,特地剪成一个个小块,扔进油锅用铲刀翻了几翻。只见锅里一个个金黄澄亮的空心圆球在窜上窜下,捞起后一尝松脆、喷香又鲜。便给这油炸生麸空心圆子起名“油面筋”。没多久,油面筋进了千家万户,肉酿面筋、面筋炒肉丝、菜烧面筋成了日常饭菜。至于那些饭店、菜馆,厨师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烧出了好多道无锡的传统名菜。

菜品特色

油面筋色泽金黄,表面光滑,味香性脆,吃起来鲜美可口,含有很高的维生素蛋白质,如塞进肉瓤烧煮,则别具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