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富尔

巴富尔
巴富尔(George Balfour,1809年-1894年)第一任英国上海领事,在上海开辟租界。原为马德拉斯炮兵部队上尉。1843年,受命担任首任英国驻沪领事。11月8日,巴富尔抵达上海,先在县城内姚家巷租屋办公。11月17日,正式宣布上海开埠。巴富尔经过同上海道台宫慕久多次谈判,大致划定了英租界的界址。1845年11月,中英订立上海租地章程。 1846年9月回国。

人物经历

1842年10月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一起抵沪。1843年被派为英国驻上海首任领事11月8日率属员3人到达上海,在县城内租用华人顾氏住宅敦春堂为临时领事馆开始办公。后选中上海县城北门外靠黄浦江地皮,开始规划辟设英商居留地。1844年4月12日,在领事馆召集第一次外国侨民“公众会议”,议定建筑公墓,并购入江海关后土地十亩半,作为旅沪外侨死亡后埋葬地,俗称“老坟山”。1845年与上海道台宫慕久议订第一次《土地章程》。任内曾在李家厂购买土地,建造新领事署,为此与英国外交部发生矛盾。1846年10月辞职回英。
巴富尔的心情却和宫慕久完全不同。终于又完成了一件他梦寐以求的大事,他的感觉堪比第一次同女人上床,一通狂泄之后的滋味,简直爽极了,而且太有成就感了。看来,乔治·巴富尔(SirGeorgeBalfour)这个名字注定是要被载史册了。他的族裔、大不列颠人能不能记住他咱不清楚,但中国人绝对没有理由忘记他。时年36岁的巴富尔通体舒泰,志得意满,短短两年时间,他已经成功地凌驾于号称“东南都会”的上海,为大英帝国、也为自己的人生履历,完成了两件了不起的大事。
史载,巴富尔第一次以领事身份登陆上海的日子,是1843年11月8日。此前,这个14岁当兵,历经20年兵[xiǎn]征伐的英国人,还只是驻扎在印度孟加拉湾畔的马德拉斯炮兵队的上尉参谋,从来不曾做过当外交官的梦。其命运的轨迹之所以突然转向,是因为他有幸奉调参加了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并且在这场纯属无赖的战争中被英国驻华公使、侵华英军全权总代表璞鼎查慧眼相中。当时正值《南京条约》签订不久,英方急需大批派驻中国各地的外交官,巴富尔遂于1842年12月1日被任命为首任驻沪领事。日不落帝国[]扩张的全球霸业,需要巴富尔这样忠诚的官员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