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

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卫矛科 (Celastraceae)雷公藤属  (Tripterygium )植物。[1]在世界范围内雷公藤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中国[2]在中国产于福建湖南浙江台湾等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3]多生于背阴多湿的山坡、山谷、溪边的灌木丛林中。[4]
雷公藤为藤本灌木,高1-3m,小枝呈棕红色,被密毛及细密皮孔,具4-细棱。叶椭圆形、倒卵椭圆形、长方椭圆形或卵形;叶柄长5-8mm,密被锈色毛。圆锥聚伞花序较窄小,通常有3-5分枝,花序、分枝及小花梗均被锈色毛;花白色;花瓣长方卵形,边缘微蚀。翅果长圆状,中央果体较大,约占全长2/3-1/2,小果梗细圆;种子1,细柱状,黑色。[2][5]花期7~8月,果期9~10月。[5]
雷公藤民间俗称“菜虫药”,可作为杀虫剂[6][7]。其根的木质部可作为中药入药,有祛风除湿,杀虫,解毒的功效。[5]同时雷公藤属于有毒药材,全株剧毒,[3][8]会对胃肠道局部产生刺激作用,损害中枢神经系统[9]

植物学史

滇南本草》中记载雷公藤有毒。《本草纲目拾遗》云:“采之毒鱼,凡蚌螺亦死,其性最烈,以其草烟熏蚕子则不生。”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的莽草,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早期主要作为杀虫剂,不作药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