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

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
豆粕[pò](soybeanmeal)又称“大豆粕”,是大豆经须压浸提或直接溶剂浸提取油后获得的副产品,或由大豆饼浸提取油获得的副产品。豆粕按其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种类。[1][2]
豆粕为淡黄色至深褐色 ,色泽一致,外形为不规则碎片状 ,具有烤黄豆的香味,无发霉 、结块、虫蛀及异味异臭。[3]作为一种高蛋白质,豆粕是制作牲备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妆品和抗菌素原料。 [4]豆粕品质的鉴定和分析,一般通过样品外观、气味等特征及实验室检测分析即可判断此样品是否为劣等豆粕或掺假豆粕。[2]
豆粕是饲料蛋白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畜禽饲养量增加,饲用豆粕消费持续增加,成为拉动大豆进口的重要因素之一。2023年,中国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饲料配方中豆粕的占比下降到13%,比2022年下降1.5个百分点。[5]

历史沿革

中国从大豆中提取油脂可能始于十九世纪末。在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中,日本自中国输入了豆饼。当时的大豆饼仅是被当作肥料,不作为食物或饲料。在美国,利用大豆制取油脂和饼粕的最早记载是1915年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棉籽油厂里。自此以后,大豆的加工就使用螺旋压榨机来进行。第一套浸出设备出现在1934年。由于这种方法能更好地控制加工温度和能更完全地提取油脂,因而逐步地取代了机械加工方法。在1940年美国大豆加工采用溶剂浸出法的只占全部加工数量的50%,1951年发展到75%,到1970年时已达9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