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逸

宋朝宣和年间的女道士
曹文逸,宋朝宣和年间(1009--1126)女道士,[1][2][3]能诗能文,有女才子之名。宋徽宗闻名召入汴京,敕封为“文逸真人”,[4][5]世称曹文逸真人,[6][7][8]靖康之乱离去,身世无考。曹文逸工于女丹,[9][10]着《灵源大道歌》。[11][12][13]其丹功开示灵源,清净自然,元和内运,不急于斩赤龙,无铅汞等隐语,男女皆可以修习。[14][15][16]

简介

宋朝有一个小姐,曹彬的孙女,赵匡胤那位大元帅的孙女,他的孙女中有些做皇后的,只有一个出家了,叫曹文逸,后来得道成就了,不过她归到道家里头去了,可是她佛家、道家什么都通的,曹文逸有一篇著作非常了不起,叫《灵源大道歌》,我们如果不分佛教、道教的话,你看她的成就,那真了不起。”——据南怀瑾《南禅七日》
曹仙姑,初名希蕴,字冲之。后来徽宗赐名道冲。乃宋初大臣曹利用之族孙(按曹利用曾官至枢密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曹利用本为邢台市宁晋县人,因出使契丹议和有大功,真宗赐第于都城之普惠坊。仙姑能言便解文字。五岁赋诗属文。十五岁,古今载籍,博览无遗。书一经目,终身不忘。尝谓处世居家,均在樊笼,因不愿嫁,脱身遁去。二十一岁,隐于少室山玉华峰,栖神导气者凡十余年。惟恐一物累己,衣粮不[],人自供给,有若神助。家人踪迹之,则宛转潜避。齐人张公谏议知其异,度为女冠。因遥诣青州远游观张几真为师。欲受[],无资,乃足历四方,货文于市,以冀遇得道者。后受箓于阁皂山。于是四方始知仙姑之名矣。然天资萧散,放旷物外,不就绳检,故毁誉几半天下。而仙姑终无喜愠。时或谐谑,形于词章,著其意而已。晚入京师,隐于阊阖门之咸宁坊。贫困者有所告,则赠以诗,使货鬻度日。都人供馈者,肩踵相摩,多所不纳。有不能却者,寻以施予他人。徽宗欲为仙姑建宫观,恳辞不获,则仅受数楹,为楼以奉三清。诏加号清虚文逸大师。又赐号道真仁静先生。又为营保庆泰宁宫于其侧。将落成,而仙姑尸解矣。葬于开封县新里乡,赐号希元观妙先生。仙姑博通书画、历数、力技,尤长于文辞。仙姑既没,诏尽索其所作,贮于玉清和阳宫,自是落人间者无几矣。其平生异事,难以枚举云。

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