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潇然

中国农业经济学的开拓者
刘潇然(1903~1999年)教授,著名翻译家,经济学家。1903年10月13日诞生在河南省偃师县北的古申阳村。1915年夏季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第二次英文科。1930年秋到日本东京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归国,在北平留日学生会领导下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春赴德国柏林大学哲学院国家学系学习。在德4年,于1936年春毕业后归国。经北平大学校长兼医学院长徐诵明介绍,到北平西郊八里庄农学院农经系任副教授,担任课程颇多,主要为“农业经营经济学”课。当时中国各大学均未开此类课程,刘先生于课余之暇,翻译布林克曼教授所著《农业经营经济学》作课本,由学生负责印刷,1937年“七七”事变前译好印出。[1]

人物生平

“七七”事变后,刘潇然先生在日军占领北平的一个月后,到天津轮船烟台上岸,回到洛阳,与原在洛阳中学教书的吴芝圃、郭晓棠等合作,出版《战旗旬刊》,鼓励河南人民保家卫国抵抗日寇[2]不久引起国民党反动派注意,随派特务逮捕,经河北李锡九等老同盟会元老营救,逃到陕西暂时教书,未被逮捕。抗战时期,北平大学农学院与原在陕西武功县之农业学校合并为西北农学院,刘潇然先生于1940年初被聘为该校农经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当时找到布林克曼所著《农业经营经济学》英译本,第二次对照德文版新译,由学生负责印出。以后又对照日译本对该书第三次译订,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又曾在西北农学院讲授“土地经营学”课程,讲义后印刷出书,分上下两卷,约30万言。40年代中期,受浙江大学之聘,为农学院教授。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继而攻下杭州浙大校长竺可桢即去上海,学校无人负责,教职工未发工资。当时杭州军管会主任谭震林(后兼浙江省委书记及浙江省长),给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林乎加下令,派刘先生与宣传部工作人员刘毅夫及学生会负责人等共同到浙大,组成浙大校务委员会。刘潇然先生为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暂兼主任。曾任杭州市人大代表及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此时,河南主席吴芝圃去信,催刘先生回豫开会,刘先生任河南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会议以后,刘先后被任为河南省政府及财政委员会委员、土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农林所副所长兼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在“大跃进”之前,刘先生离开河南,到了北京,任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研究与培养研究生工作,后经马列编译局聘请,从事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翻译四十余年。

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