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芬

冯志芬
冯志芬英文名为FUNG Chi-Fen,原名梁梦,广东新会人,[1]中国文学戏剧编剧。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醉心于中国古典文学,精通诗词。曾任广州市思恩中学教师,后成为南海十三郎的副手,担任《觉先声》《锦添花》《非凡响》《永光明》剧团的编剧。冯志芬是香港粤剧编剧家唐涤生的师傅,创作了《胡不归》和《情僧偷到潇湘馆》等家传户晓的粤剧名作。

个人经历

冯志芬的辈份自然先于唐涤生。冯煊赫之时,唐还在伏案抄曲。而所抄的曲恰恰是冯的大作,如《胡不归》《西施》之类。也有少量是南海十三郎的《女儿香》等旧作。如果仅“论资排辈”论定英雄,就失诸偏颇了,尽管唐某确受影响于冯某与十三郎,但从粤剧史观照,则粤剧自农村进入城市后。一个“重文轻俚”的编剧派别随着涌现。其开山祖,就是冯某与十三。而唐则是皈依这一派别 而已。然而按近的“行情”,后起的唐,其名气似已迈乎两位“开山祖”。是不是后起已超越前人呢?后来也并不然。只因香港经历粤剧中衰,亟图兴复,开始逐渐摆正粤剧剧作家的位置,于是“得运”的,不消说是属于后来的人啦。
冯志芬从一个教书先生变为一个“开戏师爷”,每自惭形秽。唐涤生从一个 抄曲者变为一个编剧家、出入剧场、片场,处处流露光荣感。冯又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待人接物,有某鸿儒震惊冯剧作中的词曲而要认识冯。问冯未写剧本前所干何业?冯竟答曰:“喃呒佬”!再者冯沉迷黑籍,与唐雄姿英发,判若云泥。又因唐少年时浪迹上海,形成其“海派”作风。流连于所谓上流社会交际场中,与大老[guān]、大商家一起挥霍,一掷千金无所吝啬。这些豪举是猥琐的冯所不能望其项背。社交也帮助着唐的知名度和编剧市道。
其实,从“运气”言,二君也很为“走运”。冯志芬虽不怎样识得使用曲牌,但却遇着薛觉先。薛对冯说:“你怎样写,我就能怎样唱”。冯所识的仅是诗和词的格律,就将词的长短句泡制曲词。“三、三、七、七、七、七、”的句格,薛就唱成长句滚花;“四、四、七、七、七、七”的句格,就唱成“长句二黄”。不识曲牌反而创造了曲牌,后之学者,包括唐也循此格而填上词句。这样的“格”,至今还有生命力。而唐涤生晚年与任剑辉白雪仙结成“铁三角”组成“仙凤鸣”剧团,可任意驰骋,还一连爆出《帝女花》《紫钗记》《再世红梅记》三部传世之作,传演至今。冯与唐虽同是鸿运当头,但也还有“有幸与不幸”之别。冯与薛觉先合作,薛的名望太大了,冯的劳绩,有时也被人们记在薛的帐内。象《王昭君》一剧,在“昭君投崖”时,有一段宁死不屈的“口白”,剧评家与粤剧史家无不异口同声指此乃薛氏亲笔加了上去的杰作。然而,我们只要看到这段“口白”中的“野哭苍生”的句子,就非常容易认出那是冯氏的笔法来!至于唐,因合作者是任与白,编的与演的,名望相等。剧本如有成就,只合唐君“版权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