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巴

调料
“盐巴”就是我们常见的食盐。《四川方言词源》中说,蜀中以汲自深井的盐水熬制的块状食盐,称作“盐巴”。

由来

远古时代渝东、鄂西一带的天然盐泉有三处——巫溪宝源山盐泉(大宁盐场)、彭水郁山镇伏牛山盐泉、湖北长阳县清江盐泉。而宝源山则是已知中国最早的盐泉,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仍流淌不息。上古时代在深井采卤技术发明以前,三峡天然盐泉是内陆地区最早的食盐供给源。而巴人,正控制着这个宝贵的资源。巫溪宝源山盐泉(大宁盐场)这个人烟稀少的贫穷地方,古时曾是最早的中国富库。整个盐场上下长5里,场上人来人往,河上百舸争流,形成了“万灶盐烟”的奇观。整个汉中盆地两湖盆地四川盆地、鄂西地区等的食盐,都要大宁盐场供应。宁厂镇在古时是一个大城市。最繁盛时,成为一万四千余人口的市镇,四方商旅荟萃云集,大约有10万人以盐业为生。大宁盐场四周崇山峻岭,当地人称猿猴也难攀登。巫盐最早出川,是勤劳的巴人沿着狭小险要的山道,翻越秦岭后背出去的。巴人开辟了4000里盐运山道。巫盐运往鄂西和陕南一带的山道,在崇山峻岭中已有8条盐道大路,当地人称这些道路为“秦楚大道”。同时还开辟了四百里盐运水道。大宁河长江中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巫盐便借助它从盐场至巫山,再由长江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运往全国各地。第三条是三百里引盐栈道。巴人沿大宁河岸边,凿修成300里左右长的栈道,滚滚巫溪盐泉沿大宁河直下巫山。远古巴人垄断了人类必须品食盐,把盐称作“盐巴”。

历史故事

巴人卖盐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