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期变更线

1884年确立的人为国际日期变更经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International Date Line,简称:IDL),是人为确立的国际日期变更经线,简称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确立于1884年的国际子午线会议,以反子午线(即180°经线)作为基线,自西向东跨越该线需要将日期减少(倒退)一天,自东向西跨越该线则需要将日期增加(拨快)一天。[1][3]
由于地球自转造成昼夜更替,会造成视太阳时正午在向西行进时推迟,在向东行进时提早,导致日期混乱。世界不同地区在地球自转时会出现由“昨日”进入“今日”的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因世界各地的地方时不同,故日期变更的标准也不同,[4][5][3]历史曾因缺少统一的日期变更标准而造成较多混乱的情况。[6][4]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出现,避免了全球的计时混乱,规范了日期变更。[2]
国际日期变更线并非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而是由于政治和经济需求,存在几处人为偏折,包括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东端,以及阿留申群岛,还有太平洋中部的斐济汤加和基里巴斯等地区。[4]太平洋中部的岛国基里巴斯于1995年调整了时区,使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推移并环绕该国领土,成为世界上最早迎接新一天的国家[4]萨摩亚曾于1892年和2011年两次自行跳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调整本国的时间。[7][8]国际日期变更线衍生出诸多相关文化与现象,如日界线两侧相同地点不同日、迎国际日期变更线周边国家接新千年活动等;[9][10]《昨日之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文艺作品中都有与国际日期变更线相关的情节。[11][12]

定义

为避免全球的日期紊乱,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以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基线,规定出国际日期变更线,又称为日界线、国际改日线、日期变更线、人文日界线。[1][13][14]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西侧是每个新的日期的开始,逐渐向西移动变化,直到回到该线东侧结束;日界线的东西两侧时间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