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

桃金娘目红树科的植物
红树(学名:Rhizophora apiculata)是红树科红树属下的一种乔木或灌木,通常高2-4米,树皮为黑褐色。其叶片为椭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7-12(-16)厘米,宽3-6厘米,顶端短尖或凸尖,基部阔楔形,中脉下面呈红色,侧脉在干燥后在上面稍显明显。叶柄粗壮,淡红色,长1.5-2.5厘米。红树的总花梗着生已落叶的叶腋,比叶柄短,每个总花梗上有两朵花。其果实为倒梨形,略粗糙,胚轴圆柱形,略弯曲,呈绿紫色,花果期几乎全年。 红树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热带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澳大利亚北部和中国。在中国,红树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生长在海浪平静、淤泥松软的浅海盐滩或海湾内的沼泽地。红树科共有14属,100余种,常与海桑科马鞭草科植物组成红树林。 红树木材在中国被用作把柄、车轴和其他强度要求较高的小件用材。它具有高燃值和易劈开的特点,适合作为薪炭材。红树的胚轴可以食用或作为饲料。其树皮和根含有约13.6%的单宁。此外,红树还被用于营造海岸(泥岸)防护林。 红树的形成是通过长时间的演化过程,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一些生长在陆地的有花植物进入海洋边缘后,形成了在潮间带生长的红树林。这种木本植物群落由于受到海水周期性浸淹,富含"单宁酸",在砍伐后氧化变成红色,因此得名为"红树"。 红树的分类学上的模式标本采自马来西亚

形态特征

红树在东南亚地区多成高大乔木,但在中国由于气候影响,均为小乔木或大灌木,高2-4米;树皮黑褐色。叶椭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7-12(-16)厘米,宽3-6厘米,顶端短尖或凸尖,基部阔楔形,中脉下面红色,侧脉干燥后在上面稍明显;叶柄粗壮,淡红色,长1.5-2.5厘米;托叶长5-7厘米。[1]
红树的总花梗着生已落叶的叶腋,比叶柄短,有花2朵;无花梗,有杯状小苞片花萼裂片长三角形,短尖,长10-12毫米;花瓣膜质,长6-8毫米,无毛;雄蕊约12,4枚瓣上着生,8枚萼上着生,短于花瓣;子房上部钝圆锥形,长1.5-2.5毫米,为花盘包围,花柱极不明显,柱头浅2裂。果实倒梨形,略粗糙,长2-2.5厘米,直径1.2-1.5厘米;胚轴圆柱形,略弯曲,绿紫色,长20-40厘米。花果期几乎全年。
红树的细胞内含通气组织,是一些中空的细胞(Aerenchyma),以减低空气渗透的阻力;一般植物的细胞只含有2-7%的空气,而红树则含有40%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