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倾盲动主义

左倾盲动主义
左倾盲动主义】又称第一次“左”倾盲动主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于1927年7月12日,陈独秀被停职,由张国焘临时代理主持中央工作。

简介

8月7日,新来到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将陈独秀(缺席)免职,并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三任最高领导人。中共中央在瞿秋白的领导下,11月在上海召开了临时政治局扩大会,通过了《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案》,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提出的所谓“不断革命”的错误观点,宣称中国革命是所谓“无间断的性质”。他们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已经成了绝对的反革命势力,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因此中国革命的前程,“必然要超越民权主义的范围”而“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于是他们提出了没收民族资产阶级企业的政策。否认大革命失败后处于低潮的形势,认为敌人的屠杀进攻,反而证明革命潮流之高涨,“现在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起义。于是中央政治局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以及秋收起义。他们不顾敌人的强大和革命失败后群众的实际情况,反对组织有秩序的退却,命令共产党员和群众去组织毫无胜利希望的城市武装起义。还错误的提出了使指导干部工人化的主张,以改造党的领导成分,并用惩办主义的办法处罚了一批领导干部。瞿秋白的这种“左”倾盲动主义、冒险主义给党和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主要特点

一.唯上唯书,照搬国外经验,从不做认真的调查研究,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奉行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