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的寺庙
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的一座清真寺,也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位于原阿拉伯大将屈底波·伊本·穆斯林留下的伊斯兰教传教士墓地。该清真寺最初建于公元1442年,由喀什噶尔王沙克色孜·米尔扎建立,后经多次扩建,成为能够做主麻日礼拜的大清真寺。全寺总面积16800平方米,坐西朝东,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有礼拜堂和教经堂,大门是用黄砖砌成,石膏勾缝,高4.7米,宽4.3米,有一个高17米的门楼,以浅绿色为主色,布满精细刻花,门楼后面有一个大穹顶,顶端也有一个尖塔。门楼的两旁各有一个18米高的宣礼塔,但不对称,塔顶有新月装饰。大门后面是一个巨大的庭院,院内南北墙边各有一排共36间教经堂,供阿訇讲经之用;寺院西部高台上是礼拜,由内殿和外殿组成,顶部由158根浅蓝色的立柱托着,呈方格状,顶棚上和木柱的四角,都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绘的藻井图案。主殿内正中墙上有一壁[kān],内有轿式宝座。 该清真寺的名字“艾提[]尔”意思是“节日的礼拜场所”,现已成为全新疆穆斯林聚礼处,每天到这里礼拜的人达到2-3千人,星期五主麻日下午男穆斯林的礼拜人数达到6-7千人。古尔邦节时,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来礼拜,通宵达旦地狂欢。该清真寺也是中亚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是中国西北四大名寺之一。[1]

建设沿革

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始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左右,原为喀什噶尔统治者沙尼色孜·米尔扎的后裔修建的一座坟地小寺。嘉靖十六年(1537)前后,乌不里哈德尔·米尔扎阿尔伯克扩小寺为主麻寺。据传18世纪后期根据古丽热拉遗愿用她的大笔钱财重建此寺。清同治十一年(1872),阿古柏一度占领喀什噶尔,对该寺进行大规模扩建,形成现存规模和格局。“约建于公元1872年”之说即由此而来。1937年,在寺前开辟大道和广场,寺名“艾提卡尔”,即维吾尔语“节日广场”之意。1955和1981年两次大规模整修。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由东面清真寺和西面教经堂两大部分组成。阿拉伯式建筑,兼有维吾尔族古代建筑风格。寺门浅蓝色,高约4.7米,书有阿拉伯文古兰经》文,周围衬有维吾尔艺术风格的精美图案和花纹。门楼约高12米,两侧各有一高18米的宣礼楼,为米黄色雄美尖塔,后有大型拱北建筑,附以小尖塔和新月。进大门和拱北即为清真寺大院庭,礼拜殿建在院庭后部高台上,高台下不远有栅栏一道将院庭分为内外两层。大门至大殿道路两侧有二亭状砖龛,既增加院庭对称感,又为在院中会礼的人指示朝向。礼拜殿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由内殿、外殿、抱厦三部分组成;支撑大殿的系140根蓝绿色雕花木柱,由其隔成的棋盘状顶棚彩绘和藻井格外浓郁而富丽。教经堂原可供400名学员居住和学习。每逢两大节日,寺内及寺前广场格外热闹,可容10万人作会礼。该寺在中亚一带也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