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朱自清创作散文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4](1898-1948)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5]
《背影》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6]《背影》最初在《文学周报》发表,后被朱自清的散文集收录。曾被多家教材选用,但在1951年被《人民教育》拒绝。在1952-1978年间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消失,1980年重新被收录。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课程改革,它再次受到重视,被多家语文教材选录。[2]
朱自清的作品《背影》影响深远。他的作品风格清丽,关注社会问题,从主观抒情转向客观记述,注重呈现异域风情。这种转变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交融,对后世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7]

创作背景

1917年,朱自清的祖母去世后,他的父亲也不再担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一职。在处理完祖母的丧事后,父子二人一同前往南京。在那一年,朱自清20岁,父亲送他上了北去的火车。在那个特殊的时刻,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令朱自清深感感动,这份记忆长久地留存在他的心中。几年后,当朱自清回忆起父亲的背影时,父亲的影子仿佛在晶莹的泪光中浮现,令人难以忘怀。1925年,有感于世事的变迁,朱自清写下了这篇文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