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

夏天引风用品
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中国传统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在中国传统社会,扇子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1][2]
汉族传统的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史传扇子最初称为“五明扇”,据传是虞舜所制。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记载:“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皇帝)不得用。”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说。[1][2]
尔雅》中记载:“以木曰扉,以苇曰扇。”由此可作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扇子最初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中国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圆、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由于宫中用得多,故又称“宫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1][2]

词语释义

1.摇动生风的用具。原指团扇,后泛指各式扇子。五代[gǎo] 《中华古今注·冠子朵子扇子》:“披浅黄[cóng]罗衫,龙皮扇》:“元寳家有一皮扇子,制作甚质。”《朱子语类》卷九四:“譬如扇子只是一[]扇子,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