痨瘵

痨瘵
[zhài]是由于痨虫侵袭肺叶而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或称肺痨、尸注、转注、劳注、劳[zhù]、虫疰以及急痨、劳瘵骨蒸等。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胸痛、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如《明医杂著》所载:“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哈哈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甚则痰涎带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身热,脉沉数,肌肉消瘦,此名痨瘵。”现代医学之肺结核病,以及肺外结核与本病表现相同的,都可称之痨瘵。

病因病机

  • 痨瘵的致病因素不外内外两端,外因系指痨虫传染侵袭,内因是指由禀赋不足、酒色劳倦、病后失调、营养不足等所致的正气虚弱,两者往往互为因果,因正气先伤,体虚不复,则痨虫乘虚侵入,痨虫蚀肺,肺阴不足,热伤肺络则见干咳、咯血、咽燥等症。肺虚不能输布津液,肾失资生之源,则病及于肾,肾阴不足,虚火扰动,则见骨蒸潮热,男子梦遗失精,女子闭经,甚则真阴不足,心肝火旺,上走于肺,消灼肺阴,则见盗汗不寐,烦躁善怒,胸胁疼痛等症。肺虚又要耗夺母气的自养,则病及于脾,脾虚气弱,而见气短,乏力、纳少、便溏等症。总之,本病始多为阴液亏损,病在于肺,继则阴虚火旺,肺肾同病或气阴两虚,肺脾同病。进而可发展为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肺脾肾三脏交亏。

临床表现

  • 本病多发于有与肺痨病人长期密切接触史而体质虚弱的人,以疲劳乏力、咳嗽或干咳、咯血、潮热盗汗、形体明显削瘦、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后期可出现声音嘶哑、面浮肢肿、心慌唇紫、五更泄泻、口舌糜烂、大肉尽脱、男子遗精、女子经闭等症状。古有五痨的描述:
  • 1.肺痨
  • 短气,面肿不闻香臭。
  • 2.肝痨
  • 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惧,不能独卧,目视不明。
  • 3.心痨
  • 忽喜忘,大便苦难,时或溏泻,口中生疮。
  • 4.脾痨
  • 舌本苦直,不能咽唾。
  • 5.肾痨
  • 背难以仰,小便黄赤,时有余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