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溢

“浙东四先生”之一
章溢(1314年-1369年),字三益,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出生于浙江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市)。他被尊称为匡山居士,别号损斋。与刘基宋濂叶琛一起被誉为“浙东四先生”。章溢早年曾在王毅门下学习。在平定龙泉之乱后,他将义兵交给长子章存道,自己隐居在匡山,并捐出自家田地,创建了龙渊义塾,致力于培养人才。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的军队攻克了处州,章溢因此迁居浦城。不久之后,他受到朱元璋的礼聘,担任御史中丞赞善大臣和太子赞善大夫等职务。洪武二年(1369年),章溢去世,享年五十六岁。他在弘光时被追谥为“庄敏”。他的著作有《龙渊集》。 章溢在早年与胡深一起拜师于王毅。至正十八年(1358年),他组织地方武装,成功消灭了土匪,因此朝廷打算授予他龙泉主簿和浙东都元帅府[qiān]事的职位,但他都婉拒了。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他与刘基宋濂叶琛一同前往应天拜见朱元璋。朱元璋问他:“先生,您认为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章溢回答道:“天道无常,唯德是辅,只有不嗜杀人的人才能实现安定。” 章溢官至御史中丞赞善大夫。不久之后,他的母亲去世,他亲自挑土运石修建坟墓,但因过度悲伤和劳累,不久就病逝了。他有一个儿子叫章存道[1]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皇庆三年(1314年)章溢出生于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市)人,为诗书名家。章溢嶷然庄重,不习乡井轻[xuān]态。诸兄出应科,繇颇为[chái]类所侵苦。
章溢生气说:彼徒谓我弱尔,我不自厉,岂为男子耶,往受事县官即有曲者,举正理直之,众人始愧服。章溢稍微长大就学[yǐng]悟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