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号战列舰

1915年服役的日本军舰
扶桑号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扶桑级战列舰1号舰,由日本独自设计的第一艘超弩级战舰。扶桑号于1914年下水,1915年竣工,曾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中协助救援工作。在1930年至1935年和1937年至1941年两次现代化改造中,扶桑号的装甲和推进机械得到了改进,超级结构也被改建成宝塔式桅杆。然而,由于只装备了14英寸(356毫米)的火炮,扶桑号在二战初期就被其他日本战列舰所超越,因此在大部分时间里扮演辅助角色。扶桑号参加了莱特湾海战,但在苏里高海峡口遭到美国海军六艘战列舰的伏击和鱼雷攻击后于1944年10月25日沉没。据幸存者的说法,船只在40分钟内沉没并着火,只有少数船员逃生,其中只有10人幸存返回日本。1945年8月31日,扶桑号和其姊妹舰山城号被从日本海军序列中除名。

发展沿革

在1910年的日本造舰计划中,扶桑级战舰原本要建造8 艘,由于预算被删减,只完成了扶桑号及山城号。
扶桑号战列舰
山城号是日本自行设计的第二艘战舰,虽然改良了扶桑号的缺点,但是整体而言仍旧不理想,是故完成后原本还有两艘同级的姊妹舰被重新设计为伊势级战舰。日本海军造舰史上有许多因设计不良而浪费资源与付出人命的例子,山城号只是其中一例而已(龙骧号航母可说是另一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