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城

清朝时期改名的行政区
奉天城即沈阳,又名盛京,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1625年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便更名为盛京,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立奉天府[1]奉天是满洲龙兴之地,又安葬着太祖太宗两朝皇帝,因此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年改盛京为奉天,是为了表示不忘本,以及对太祖太宗皇帝的追思。[2]
1911年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1923年正式设立的奉天市政公所使沈阳的历史上首次出现市的建制,之后的一段时间,沈阳一直在“奉天”和“沈阳”两个名字之间来回变动,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奉天市”恢复为“沈阳市”的名称。[3]

清代辖区

顺治元年(1644),以盛京(今辽宁沈阳)为留都,置内大臣统辖东北全境。三年改内大臣为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改汉称为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将军。四年改镇守奉天等处地方将军。至乾隆十二年(1747)定名盛京将军,主要负责当地军政事务(见清将军),并兼管奉天府尹事务大臣,监督府尹。康熙后盛京将军辖境,东至兴京边二百八十里吉林乌拉界,西至山海关八百馀里山海卫界,南至金州(今辽宁大连)南境七百三十馀里海界,北至开原边二百六十余里。将军下设副都统(初名梅勒章京)二员。雍正五年(1727)增为三员,分驻盛京锦州、熊岳三城。同时还於重要城、堡、关门地方设城守尉、防守尉、协领、佐领、防御等官率兵驻扎。后因海防紧要,道光二十三年(1843)熊岳副都统移驻金州,更名金州副都统。光绪元年(1875)为守护永陵,新设兴京副都统。五年添设围场海龙总管,六年定围场总管加副都统衔。另沿奉天吉林内蒙古柳条边设威远堡等十馀处边门,亦派官兵驻守,分属盛京兵部及各地副都统,并统属于将军。同时,盛京将军还负责监督哲里木盟科尔沁六旗。
清统一全国后,奉天地区仿顺天府事例,设民署民官管理汉族事务。在时间上可分两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