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永陵

世界文化遗产
清永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以上四代父祖的陵寝,它与沈阳葬努尔哈赤的福陵(东陵)、葬皇太极的昭陵(北陵)合称盛京三陵。因永陵建筑年代远在清朝定都北京之前,且墓主人辈份又高,因此永陵称“三陵之首”,是清王朝的关外第一陵。[1]
清永陵始称兴京陵,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年改称永陵,寓意大清王朝“江山永固”之意。陵中葬有努尔哈赤六世祖猛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四人各设一座神功圣德碑楼,此外,努尔哈赤的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两人,也葬于陵中。[1]1963年永陵列为省级文保单位,永陵事务归文管所办理;1979年10月1日,永陵正式向国内开放;清永陵在1988被公布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004年7月1日在第二十八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清永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
清永陵建筑吸收中原帝陵前设享殿,后为宝顶,周以方垣,均衡对称的陵寝体制,同时保持了清朝先世木栅为门的本色面貌。清朝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曾先后九次亲临永陵[]陵祭祖,使永陵祭祀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典制。[1]

历史沿革

清永陵早在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就选择了尼雅满山岗(即乔山、启运山)之阳做为家族墓地。先后埋葬了兴祖福满、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努尔哈赤其它伯祖、叔祖等人。史载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9月,努尔哈赤的爱妻年仅29岁的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崩。“越三载始葬尼雅满山岗”。令四名女婢生殉,杀牛马各一百致祭。太祖伯父礼敦,五叔塔察篇古等亦葬尼雅满山岗。此时当无陵寝建筑更无陵名,仅以“赫图阿拉祖陵”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