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

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
菌根是指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1]
依据真菌菌丝寄主细胞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态结构特征,可将菌根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外生菌根真菌的菌丝在宿主细胞间生长,宿主植物的根尖被疏松的网状至薄壁组织状菌丝层组成的菌丝套所覆盖;内生菌根的菌丝体则以胞内生长的方式侵入根毛及其他表皮细胞和皮层细胞,通常在根的表面看不到菌丝。此外,还有一类兼有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特性的菌根,常见于木本植物,如由杂色牛肝菌松树等形成的菌根。[2]
菌根的作用主要是扩大根系吸收面,增加对原根毛吸收范围外的元素(特别是磷)的吸收能力。菌根真菌菌丝体既向根周土壤扩展,又与寄主植物组织相通,一方面从寄主植物中吸收糖类等有机物质作为自己的营养,另一方面又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水分供给植物。菌根真菌与植物之间建立相互有利、互为条件的生理整体,并各有形态特征,是真核生物之间实现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3]

菌种简介

能引起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大部分属担子菌亚门,小部分属子囊菌亚门。菌根真菌的寄主有木本和草本植物约2000种。菌根真菌与植物之间建立相互有利、互为条件的生理整体,并各有形态特征,这是真核生物之间实现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兰科植物的种子萌发,若没有菌根真菌共生,则不能成苗;杜鹃科植物若没有真菌的共生,则植物发育不良。内生菌根菌与植物间长期的共同演化,其展现出的外观特征与生态机能等都与其它的菌类有明显的不同,惟这群土壤微生物因為没有醒目的子实体,因此较无法吸引人们的注意,然而它们却在生态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随著生物学家的探索,它们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它们如何与植物[chǎn]生互利共生之机制,渐渐為大家所了解,然而我们至今却仍然无法预测它在人為过度干扰的生态系中将如何继续完成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