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怜

英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
米怜(William Milne, 1785-1822),英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生于阿伯丁郡。1812年,受牧师职。1813年,由伦敦会派遣来澳门与马礼逊一起活动。当时受天主教势力的排挤和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反对,转到广州;数月后到马来西亚,定居马六甲直至死。在马六甲创立英华学院(该校后迁香港),开办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和英文刊物《印度支那拾锦》。曾将《旧约圣经·申命记》《旧约圣经·约伯记》译成汉文。

生平简介

米怜,1785年出生在苏格兰阿伯丁郡( Aberdeenshire)肯尼斯蒙特教区(the parish of Kenneth mone)。他的父亲在他6岁时去世:而母亲所给予他的教育跟其他处于同样生活境地的孩子们的教育一样。很小的时候他就到农田里干活,后来随同一教区的R先生(Mr.R.)学徒,学习木匠手艺,并在该职业上充分展示了灵巧的双手和虔诚的性格。童年时期,他由于亵渎的言行而显得与众不同;尽管在少年时期他偶尔也会给人留下庄重的印象,但是直到16岁时他才完全体会到基督耶稣的真爱及价值。
米怜于1804年在苏格兰成为亨特利基督教公理教会(the Congregational Church at Huntly)的成员,大约在1809年,他申请加入伦敦传道会,经过阿伯丁牧师委员会的讨论研究后,他被派往戈斯波特,并在牧师伯格博士(Rev. Dr.Bogue)的指导下顺利通过常规课程的学习。
1812年7月,他被按立为牧师,从事向异教徒传授基督教的工作。不久之后,他与阿伯丁的查尔斯·考伊先生(Charles Cowie,Esqr.)的女儿雷切尔(Rachel)结婚。大约在被授予神职的一个月后,他们便在朴茨茅斯登船出发,经过旅途中的一些耽搁后于1813年7月4日到达澳门。但是,米怜在当地仅停留三天就遭到当地官方的驱逐,只好前往广州,并在那里专心学习语言。六个月后,在马礼逊先生的提议下,他离开广州前往爪哇拜访群岛上的华人居住区,并发送书籍和劝世小册子;此后,他又于9月5日返回广州,并且在那里度过了1814年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