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

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
禅茶狭义上是指寺院僧人自己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以及通过饮茶而福慧双修、明心见性的法门。[1]
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之精神在于悟,茶之意境在于雅,茶承禅意,禅存茶中。两者互为表里、互为因缘、互为所用,正所谓“禅茶一味”。禅茶文化的基础是“苦、静、凡、放”;精神是“正、清、和、雅”;功能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茶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明心见性。[1]
在禅茶文化中,禅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境界、生命价值和实践方法,茶则呈现出生活化、艺术化和具象化的一面。两者的深度交融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禅茶文化。禅茶被视为通达“真味”的一种方式,赋予了其道性层面的终极性。禅茶文化是茶文化和禅文化深度融合创新的产物,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承载了心性文明独特的精神内涵,成为促进中日韩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由净慧长老与中韩两国茶文化界共同发起,旨在向世界各国传播禅茶文化。[2]

历史溯源

西汉公元前52年,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唐代封演在《封氏见闻录》中记录北宗禅习茶的情景“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