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櫆

桐城派代表人物
刘大[kuí](1698年-1779年),字才甫,又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1]桐城派代表人物,[2]被尊为“桐城三祖”之一。[3]
雍正七年(1729年)、十年(1732年),刘大櫆两中乡试副榜乾隆六年(1741年)、十五年(1750年)应博学鸿词科和经学科的举荐,均落选,以诸生终。平生以授徒为业,曾入江苏、湖北、山西学慕,晚为黟县教谕。[4]
刘大櫆初至京师,即以古文受知于方苞,后姚鼐出其门下,在桐城派中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在方苞“义法论”基础上,更加强了对“法”的探讨总结。提出“神气”为“文之精者”,“音节”“字句”为“文之粗者”之说;要求以字句、音节求神气,由粗入精。他还肯定古文奇、高、大、远、简、疏、变、瘦、华、参差。[5]
刘大櫆著有《海峰先生文集》10卷、《海峰先生诗集》6卷、《论文偶记》1卷、编《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zuǎn]修《歙县志》20卷等。较有代表性的有《答吴殿麟书》及《论文偶记》等篇章。[2]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