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

法人或自然人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贸易行为
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是一国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内或进入他国境内向外国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的贸易行为。[1][4]
服务贸易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而开始普遍使用的术语。“国际服务贸易”一词源于关贸总协定20世纪70年代的谈判决议,在概念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2]世界贸易组织(WTO)将可贸易的服务,即国际服务贸易分为十二大类:商务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娱乐、文化、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5]服务贸易通过四种方式交易服务:一是跨境交付、二是境外消费、三是商业存在、四是自然人移动。[3]
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11月,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商业存在是服务贸易最重要的构成。2023年以来,跨国直接投资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最大推动力,数字贸易不断拓展服务贸易的空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推动服务贸易边界持续延伸,发达经济体依然占据全球服务贸易的优势地位,同时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待完善。[6][7]
服务贸易已日益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受疫情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脱钩”“断链”“去风险”等给全球贸易和投资合作带来巨大挑战。[8]

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