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骤雨

周立波创作的长篇小说
《暴风骤雨》是由中国作家周立波创作的一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于1948年出版。[1]
《暴风骤雨》分上、下两卷。1947年10月,周立波完成《暴风骤雨》上卷。一年后,1948年12月,《暴风骤雨》下卷完成。1948年4月佳木斯东北书店出版了《暴风骤雨》上卷,1949年5月又出版了下卷,同年10月两卷合为一册出版。1959年6月,周立波的夫人林蓝将《暴风骤雨》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1961年,电影《暴风骤雨》摄制完成。《暴风骤雨》以松花江畔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为背景,完整地反映了东北地区土地改革的过程。[2][3]
《暴风骤雨》是践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这一理念的文学产物,周立波通过创作把《讲话》的文艺思想纯粹化地体现出来了,这些饱含作者纯真革命热情的文字也深深感染了读者,成为特定历史下的共同记忆。《暴风骤雨》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持续产生影响的红色经典作品。[2]

内容简介

《暴风骤雨》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小说的上、下卷分别讲述的是土改初期“三斗韩老六”,土改后期复查和深入“砍挖”(即“砍大树,挖财宝”运动)的过程。元茂屯土改工作队进村后召开的第一次贫雇农大会“意外失败”,“斗争大肚子”的倡议仅仅得到了少数贫雇农底气不足的“赞成”和满腹疑惑的回应,问题就出在未能有效“发动”群众上。第一次斗争韩老六,真正“发动”起来上台控诉的只有赵玉林一人,“斗争”对于元茂屯的男女老少来说,只是感到惊奇,或乐意,或发愁或犯疑,或观望。斗争会也就在这种未经充分“发动”的复杂的群体心态的影响下,难以形成理想的两个对立的阵营的紧张空气,最终以闹剧式的“情绪缓和”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