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米扬大佛

世界文化遗产
1
2
巴米扬大佛(Buddhas of Bamiyan)是两座修建于6世纪的纪念性雕像,雕刻在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山谷的悬崖边。通过科技检测,确定东大佛建造时间为公元544-595年,西大佛建造时间为公元591-644年。[2]
巴米扬佛像群包括巴米扬主崖石窟、弗拉迪石窟、卡克拉克石窟、焦古拉四部分,石窟总数约为 1 万,但多数是与佛教没有关系的百姓住家石窟,佛教石窟主要开凿于 3~9 世纪。巴米扬主崖全长 1300 多米,这里遍布大小石窟 6000 余座,石窟群中有 6 尊傍山而凿的佛像。最显著的是东、西大佛像(东大佛高 38 米、西大佛高 55 米),这两尊大佛,一尊凿于公元一世纪,高 38 米,身披蓝色袈裟,名叫沙玛玛;一尊造于公元五世纪,高 55 米,着红色袈裟,名叫塞尔萨尔,这两尊大佛被称为巴米扬大佛。[2][3]
中国唐代僧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巴米扬大佛。9世纪以后,大佛地区曾经至少遭受两次以上的破坏,从20世纪起,法国美国日本印度中国国都派出过探险队或调查队,对巴米扬佛教石窟作了详细地记录与研究,对巴米扬大佛的年代作出了鉴定,比较接近的意见是:巴米扬大佛及其石窟艺术应在3-7世纪之间,也就是距今有 1700年到1300年的历史。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炸毁巴米扬大佛,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包括巴米扬大佛在内的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3]

历史沿革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