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暄

中国当代法学家、法学教育家
高铭暄,1928年5月24日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鲜迭村[2],中国当代法学家、法学教育家[1]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4],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名誉副主席暨中国分会名誉主席[5]
高铭暄的父亲高鸣鹤[7]曾担任上海特区地方法院书记官[2],他因此对司法工作耳濡目染[2]。1947年,高铭暄在高中毕业后,先就读于浙江大学法律系,后辗转至北京大学法律系[2]。1951年,高铭暄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8];同年8月,高铭暄升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师从苏联法学家贝斯特洛娃、达马亨、尼古拉耶夫和柯尔金[2]。1953年,高铭暄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9],并在该校法律系任教[2]。1954年10月,高铭暄参加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组建的刑法典起草班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第一部刑法典[2]。1981年,高铭暄出版个人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10]。1982年5月,高铭暄与马克昌合作主编的中国刑法学第一部统编教材《刑法学》出版。1983年5月,高铭暄晋升为教授。1984年3月,高铭暄成为中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2]。1999年9月,高铭暄当选为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2005年8月,高铭暄应聘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2]。2012年,高铭暄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10]。2016年11月,高铭暄获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0]。2019年9月17日,高铭暄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1],同年9月25日,高铭暄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11]
高铭暄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法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法学组召集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等职[4]。高铭暄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家图书奖”“吴玉章优秀科研奖”“切萨雷·贝卡里亚”奖等荣誉称号。[12]

人物经历

1928年(民国十七年)5月24日出 生于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鲜迭村,父亲在上海在特区法院担任书记官,年幼的高铭暄留在家乡跟着祖母生活。小学毕业后,高铭暄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温州瓯海中学(后改名为温州四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