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国

西域三十六古国之一
疏勒国是西域古国之一,位于今新疆喀什噶尔地区,是重要的东西交通枢纽,班超定西域曾以此为据点[1]
疏勒之称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称:“疏勒国,王治疏勒城。”有学者认为“疏勒”是Suluk或Su—lug的音译,意为“多水之地”,疏勒因水草丰美得名;也有学者认为疏勒是粟特语Sulak或Suli的音译(部分中文史料音译“率利”),是由Sugdak(粟特)讹变而来。于[tián]语文献中有Suli一词,怯卢文文献中有Sulig,藏文《于阗史》中有Shulik,这些词汇被视为中文史料中“疏勒”的对音。《突厥语大词典》所载之Suvla,地名之方位与喀什噶尔一带相合[2]。疏勒称霸仅乃西汉末至东汉初年事,至臣磐入主喀什噶尔,渠沙已取代疏勒成为这一地区的盟主, 其后又出现了竭石、奇沙、[]沙、伽师[zhī]离、伽师[]黎等新名称,今喀什噶尔即竭石、伽师祗离、伽师佶黎的继承和演变。疏勒之名实已化为一种历史名称,或仅为内地王朝所使用的政治名称,不再为当地居民所实际使用了[3]
2018~2019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大学及喀什文物局对喀什汗诺依古城遗址进行联合考古调查和发掘,探索疏勒国遗迹[2]

名称由来

关于疏勒的名称,《大唐西域记》卷十二云(大正51·942c)︰‘旧谓疏勒者,乃称其城号也。正音宜云室利栗多底,疏勒之言犹为讹也。’《慧苑音义》卷中注疏勒国︰‘正云佉路数[]勒,古来此方存略呼为疏勒,人又讹数音为疏。然此名乃是彼国一山之号,因立其称。又或翻为恶性国,以其国人性多犷戾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