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甬铁路

1911年建成通车的铁路
沪杭甬铁路自宁波起,经慈溪余姚曹娥江,约长77千米,1911年建成通车。

概述

1897年,英国清政府提出修建沪宁及苏(苏州)杭甬铁路,并签定合同。但浙、苏两省拒不承认合同,也坚持不用英款。1905年两省要求废约,英国坚不同意,两省遂分别组成商办铁路公司筹集资金,很快凑够工程之用,并邀请参加关内外和芦汉两路建设的中国工程师前来,负责勘测、设计和施工。以上海为起点,称沪杭甬(宁波)铁路,其中沪杭铁路浙段自闸口至枫泾,长125公里,1906年10月开工,1909年5月竣工;苏段自枫泾至上海南站,长61公里,1907年3月开工,1908年11月竣工。1909年9月上海至闸口全线通车。杭甬段为钱塘、曹娥两大江隔开,先修宁波曹娥江段,长78公里,1910年6月开工,1914年竣工通车。

建造经过

1897年,在英国清政府要求的五条铁路修筑权中,其中就有由苏州杭州或展至宁波的铁路。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英国经营已久的势力范围,英国争夺这条铁路的权益其目的在明显不过了,那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一地区。1898年10月,英国怡和洋行代表英国银公司同清朝铁路公司总办盛宣怀订立《苏杭甬铁路草约》。不过,得手后的英国并没有急于去修建。时间很快来到了二十世纪,庚子事变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让统治者意识到必须实行“新政”才可能阻止王朝的灭亡。新政中,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崭露头角,并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商部的设立正是反映了他们的利益需求。商部成立后,铁路事务划归该部管理。1903年,清政府批准了商部拟定的《铁路简明章程》,共计24条。章程中划定华商集股修建铁路,凡切合定章者“父母官均应一体掩护,惟不得过问公司服务之权”。商部在颁布章程时,声称这是“国家保惠商人之至意”,但章程中谈到商人时处处以华、洋并提,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势力比较单薄,还无法与洋商相抗衡,真正实现商办铁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章程刚刚颁布,各地绅商表现十分活跃,一场以收回路权为宗旨的保路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1903年,浙江商人李厚[yòu]盛宣怀主持的铁路公司提出修筑杭州江干长16公里的铁路。为此,盛宣怀于当年5月24日致函英国驻沪领事壁利南,称如英方六个月内再不勘路估价,则以前合同作废。不过,英方并未给予反应。1905年8月26日,商办浙江铁路有限公司成立,汤寿潜任总经理,刘锦藻任副经理。次年,江苏铁路公司成立,商部右侍郎王清穆任总经理,公司得到了著名实业家张謇的大力支持。江浙两省的商人积极认股。浙江铁路公司成历史,计划先招股600万元,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凑齐了484万元,为了保管这笔款项,铁路公司还成立了浙江兴业银行,附属于公司名下,以铁路间接带动了该省金融业的发展。江苏的集股也很顺利,集齐股款共计388万元,足够沪杭铁路江苏段的修筑。两家公司邀请参与修建关内外和芦汉铁路的中国工程师南下,力求从资金到人员全部来源于本国,力求打造真正的中国制造。1906年7月4日,商部正式授权两家公司承建沪杭甬铁路,并要求两省提交建设方案。沪杭甬铁路以嘉兴府的枫泾为界,江苏段自枫泾到上海南站,并经联络线与沪宁铁路相连,浙江段先修建从钱塘江闸口经杭州到枫泾一线,所以最初修筑的铁路是沪杭段。1906年10月,浙江段开始施工,12月底,先建成了由钱塘江闸口经南星桥杭州城、山门到拱宸桥湖墅的江墅支线,长约16公里。1909年5月,从钱塘江到枫泾的125公里铁路完工。江苏段于1907年3月动工,1908年11月通车。1909年9月,从上海南站到钱塘江闸口的沪杭铁路全线通车。正当江浙两省人民积极筹建铁路的时候,英国人坐不住了。1905年9月9日,英国驻华公使道义(E.Satow)向外务部提出照会,称沪宁铁路合同已经签订,要求尽快签订沪杭甬铁路合同。江浙两省上至督抚大员,下至黎民百姓均对英国人蛮不讲理的做法表示反对。负责铁路督办的盛宣怀既不敢得罪英国人,又忌惮国人的呼声,一时也是难以解决。1907年10月20日,外务部下令两省绅商不能筹款为借口,下令取消授权。1908年,清政府最终向英国人屈服,3月6日外务部和邮传部濮兰德签订了《沪杭甬铁路借款合同》,规定由英国人提供借款150万英镑,九三扣付,年息五厘,期限三十年,并聘用英国人为总工程师。4月,清政府发布上谕,承认两省铁路公司的合法性,算是作出一些让步。此时,沪杭甬铁路快要完工,清政府的卖国求荣的举动激起了两省人民更大的反对声,一场声势浩大的“拒用英款运动”开始上演。清政府两江总督端方和江浙两省巡抚说:“现在人心不靖,乱党滋多,近因苏杭甬铁路一案,各处绅民纷争不已,难保无该党匪徒布散谣言,从中煽惑,阳借争路为名,实则阴怀[]测”。而端方等人也向朝廷报告说:“苏浙路事起后,两省人心嚣然不靖。苏、松、嘉、湖,桌匪方炽,设若附和,深为可虑。上海宁波帮人最多,工商劳役皆有,向称强悍。屡有路事决裂,全体罢工之谣,尤属堪虞。”清政府从北方急调兵南下,驻扎在皖南、浙西一带随时准备镇压。江浙两省的局势千钧一发,但是并没有发生官民冲突。不过这场运动却点燃了四川人民的怒火,四川的保路运动进一步升级,清政府命驻武昌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革命党人趁武昌守备空虚,发动了武昌起义。这场由人民的爱国热情引发的保路运动,间接上却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