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童年》(俄文:Детство),又名《我的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а Горького,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耶维奇·彼什科夫)于1912年至1913年间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1913年8月至次年1月陆续发表在《俄罗斯言论报》上,1914年在柏林出版第一个单行本[2]1928年首次被译介到中国。《童年》(1913)、《在人间》(1916)和《我的大学》(1923)以高尔基的生平经历为基础创作,被称为作者的自传体三部曲,描述其个人的成长和奋斗。[3][4]
《童年》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乳名)从3岁父亲去世到11岁走上社会的童年经历,中间经历了在外祖父家的生活,以及母亲的改嫁和病逝,结合儿童视角和成年叙事,生动描绘了其童年的一幕幕场景,展现了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风貌,剖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劣根性,表明了作者改造国民性、重铸民族灵魂的鲜明意向。[3][4][5]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9世纪的俄罗斯帝国处于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先是西欧国家在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后国力日上,于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曾为欧洲霸主的俄国。俄国终于从昔日的辉煌中梦醒,于1861年废除了实行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国内的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到了19世纪末,腐朽的沙皇制度依旧困扰着俄罗斯,底层人们生活困苦,饥饿、贫穷等问题不断,整个国家处于革命爆发的前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