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

1971年在香港创立的培训班
《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被称为香港明星的黄埔军校,由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开办,主要为无线电视台训练演艺人才,当中不少较早期的学员,现已成为今日在香港以至华人演艺界独当一面的巨星,是名副其实的造星工场。

发展历程

1967年,深具战略眼光的邵逸夫将事业重点转移到了当时新兴的电视产业,香港无线电视广播公司——这个即将影响了几代华人的传媒巨应运而生。几年后,与“邵氏”的明星制理念一脉相承的无线艺员培训班成立。
艺员训练班自1971年起每年开办一期,1979年第9期开始由无线电视独自主办。训练班报名要求起码是中五毕业。1971年至1977年三个月一期,在业余上课,在当时艺员训班主任刘芳刚的争取下,无线电视台于1978年开始推行全年全日制,学员们朝九晚五在白天上课,训练班租借的是影帝吴楚帆的花园洋房。上午是表演理论课程,包括表演、台词、中西舞蹈、导演、编剧、名剧欣赏、武术、摄影概论、电视工程、形体模拟、化妆、服装、发型,下午全部用于表演排练。表演课全年的课程共分四个阶段(各阶段都是三个月)。第一阶段:表演基本训练,学生自创小品排练。要求从自我出发,在规定情境中真实地行动。第二阶段:排练经典名著片段。如:小仲马的《茶花女》、契柯夫的《求婚》等等。训练学生的悲喜剧表演(也加强形体训练,模仿人、动物或物体)。第三阶段:从无线电视台现有的电视连续剧中,选不同体裁的电视片段进行排练教学(时装、古装、武打、科幻......)。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体裁电视剧的适应能力。第四阶段:两个月参加公司的表演实习;最后一个月由学生自创二至三人的表演片段,参加毕业考试,能成功毕业者将成为无线电视艺员。这时期老师如下:郑有国、孙家雯、冯永是表演老师,程乃根掌管教务,也是台词老师,刘芳刚是导演老师。另外还有兼职老师负责编剧、舞蹈、音乐等课程,刘天赐上编剧课,黄霑上司仪课。1984年1月开始,艺员训练班改制,分为艺员招募、舞蹈艺员招募和司仪招募,训练期也由一年缩为半年,头3个月学习基本知识,后3个月则进行实习。1983年到1987年的四年间,艺员训练班一度暂停,改为由短期的艺员进修班和艺员招募的形式。训练班的课程与普通表演学院在安排上不同,艺员训练班是针对从事电视领域的特定课程,而表演学院读表演就会接触到话剧、电影等不同的范畴,同时艺员训练班更具实操性,早年的培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导师多数是TVB的在职监制、导演等,李添胜潘嘉德刘仕裕等前辈都曾经来指导训练班的学员,既能直接告知现实拍摄中的注意事项,又能够物色合适的新人。而后更增加了待人接物的课程。TVB艺员训练期教授包括电视制作基本知识、演技及戏剧理论、配音、主持技巧、声乐原理、艺员形象、舞蹈及武术等内容。训练结束后还将有实习期间,学员轮班工作。完成训练后,成绩合格者的学员才会获发证书;通过考评的学员,才有机会获聘为TVB合约艺员。
或许邵爵士自己也想不到,这个原本自产自用的明星培养基地日后竟然撑起了香港,或者说是整个华人演艺圈的半壁江山。受益最多的首推香港电影。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从无线走向大银幕的艺人几乎同步经历着香港电影的发展历史。蓬勃发展时期他们崭露头角,盛极一时之际他们是中流砥柱,市场萎靡的低谷他们不离不弃,而现今的图谋破壁他们又是不可或缺的中坚人物。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一届届的无线艺员培训班,还会不会有这片[]熠生辉的璀璨星河,而没有了这些优秀的电影人,香港电影乃至中国电影又将如何地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