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村

甘肃高台县罗城乡的村庄
天城村隶属于甘肃省高台县罗城乡,地处高台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之外,天城石峡自古就有“世外桃源”,“人间天堂一天城”之称。素有“天城锁钥,要道咽喉”之称。它所处的位置,恰是张掖酒泉内蒙古额济纳旗交界的三角地带,村庄三面衔山,一水环绕,地形险要,兵家必争。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人口1700多人 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东经99.28、26、07’ 北纬39.47、36、93‘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安宁祥和的历史文化古村落。

基本简介

天城地处高台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之外,今天看来,好像非常偏僻,仅称弹丸之地,但在古时,这里恰如一把锁钥嵌在中原大地的西北咽喉上。山上面高耸的火台及长城与嘉峪关一脉相连,当地民谣夸张地说“登上顶儿山,见嘉峪关。”黑河绕村而过,从石峡中直透居延泽,是古时通往西域匈奴的唯一通道,俗称“龙城古道”。《 肃州志》中这样形胜:“祁连远拱,合黎近峙,白成山顾于前,黑河水绕于后,可谓屯田、用武、控扼戎番之要地。黑山峙于东北,弱水经于西南,山岭崔巍,石峡险隘,实屯守要地,泉水环绕,河山襟带,为甘肃通驿要路,三秦锁钥,五郡咽喉。”
据《山海经》记载,上古时期,祁连和合黎二山之间,湖泊密布,千流纵横,泛称“西海”,而天城又是这个区域海拔最低的地方,完全是一片汪洋大海,“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山……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有人戴胜,虎齿豹尾,名曰西王母,其山万物尽有。”据文史学者考证,西王母大概是母系社会后期的一个首领,他所处的位置就在天城北面的黑山之上。上古神话演义也赋予这片土地神秘的色彩,传说“西海”之上,有一“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的梯子,是天帝神兵上天下地的通道,共工蚩尤两个部落的好多战事都发生在这里。那么,这片汪洋大海又怎样干部涸的呢?《夏书。禹贡》载:“禹导弱水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当地百姓也传说是大禹劈开了西山,泄出西海之积水,才显出良田成万顷。如今,天城镇义峡的石壁上,还有斧凿的痕迹,分不清是神工还是人为。旁近的山头上有一座禹王庙,每逢天旱之年,百姓还有祭祀活动。
天城有确切记载的历史是公元前121年,汉武帝骠骑将军霍去病领兵万骑,收复河西,一部击溃的匈奴就从天城石峡逃走漠北,发展成右匈奴。后人在石峡的山头上建起霍王庙。以示纪念。逃出中原之境的匈奴经过多年休养生息,又蓄积了一定的力量,再度犯境,公元前70年,汉宣帝拜赵通为宣武将军,领兵再讨匈奴。赵通是秦相赵高之后,精通武略,英勇善战,他与乌孙人联合,一举挫败匈奴。战后,赵通受旨留守天城,并移民垦荒,这是始有汉族聚居。此后历代都以此地为边陲,设防驻兵。明朝洪武30年(公元1397年),这里还建起了军政合一的县级机构--镇夷守御千户所,一直延续到清雍正3年,大将军年羹尧平定青海罗布藏丹增叛乱后,才将镇夷、高台二所合一。千户所第一任掌印的军政长官叫白刚,他在明初随宋国公冯胜平定河西有功,被朝庭封为世袭正千户,自此世居天城,后世子孙中很出了几个人物,此为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