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澔

宋代时期的惠州判官
[hào](1260——1341年)字可大,号云住,又号北山叟,江右人。元代至顺年间,陈澔在都昌县城创办云住书院并讲学其中,又称经归书院。人称经归先生。南康路都昌县(今江西都昌)人,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家庭背景

陈澔系江州(今属德安)江右陈氏后裔,是为江右著名的教育世家、文化世家。远祖自北宋嘉祐间陈氏分庄时迁居都昌,陈澔祖辈几代述经,祖父陈炳,字奋豫,淳祐四年(1244年)进士,治《礼》,屡有所得。父陈大猷,是饶鲁的学生,为朱熹的三传弟子。史书称他“师事双峰先生十有四年,……所得师门讲论甚多。”元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吴澄说他:“可谓善读书,其论《礼》无可[]矣。”陈大[yóu],字文献,号东斋,为开庆元年(1259年)进士,“历仕从政郎,改惠州判官,著有《尚书集传会通》。”他曾于开庆年间在都昌创办东斋书院,陈大猷对《书》、《易》、《诗》、《礼》等都很有研究,尤精于《礼》。所以其子陈澔对书院的热心,对《礼》的传注可谓家学渊源,一脉相袭。宋末著名的爱国丞相江万里就是陈大猷的外甥,与陈澔是姑表兄弟。兄弟俩来往亲密,治学和做人相互影响,相互砥砺。陈澔生五子,三子陈师凯,字叔才,也究心理学,尝[zuǎn]述《书经蔡沈旁通》行于世,后进多宗其学行,陈氏祖孙四世皆以办学与著述有功圣教被后世传为佳话。[1]

人物生平

陈澔出生在南宋末期,是在元顺帝元初(1337年前后)主教白鹿洞书院的,巳是七十高龄的蔼蔼长者,既不存在气节也不存在出仕。他曾在自撰的碑文里每每提及白鹿洞生,且落款为白鹿洞书院陈澔,可见他对白鹿洞书院是有深厚的感情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