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

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建于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全院占地面积3000多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是著名历史文化旅游街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景点有先贤书院、[líng]星门院、白鹿书院等,被誉为“海内第一书院”“天下书院之首”。[4][3][5]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唐朝,繁盛于宋代,宋代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重建后制定了《白鹿洞书院学规》,于元朝1351年毁于战火,明朝1438年再次大规模重建,之后多次被毁又重建,在崇祯初年恢复盛况,清朝时有所扩建又于清光绪1901年再次停办,辛亥革命后毁于大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建,经过多次扩修成就如今的盛大书院。[6]
白鹿洞书院经过多次扩修和发展于195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

名称由来

唐代时期,李渤兄弟为了读书来到白鹿洞书院原址隐居,他喜欢放养白鹿,被人们称为“白鹿先生”,长庆年间(811—824年),他考上功名任江州刺史,再次回到这个地方,在此建了小木楼和雨亭,种植了花花草草,逐渐成为一个民众百姓游玩的地方,被人们取名为“白鹿洞”。南唐升元四年(940年),当时朝廷为了督促治学在此建立学馆,供各个地方的学者前来学习,学馆被称为“白鹿国座”,任命李善道为白鹿洞的洞主,负责教学、治理,学馆在当时被称为“庐山国学”。到了宋代,学馆被扩建为书院,正式将名字确立为“白鹿洞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