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士

大不列颠岛西部国家,英国的组成部分
1
2
威尔士(威尔士语:Cymru,英语:Wales),全称为威尔士公国(威尔士语:'ywysogaeth Cymru,英语:Principality of Wales),是位于大不列颠西南部的一个公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的一个构成国。东部与英格兰接壤,北部和西部濒临爱尔兰海,西南部毗邻圣乔治海峡凯尔特海接壤,南部则是布里斯托尔海峡。[1][22][4][23]首都为卡迪夫,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威尔士语[7][3]截至2021年,威尔士国土总面积207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0.74万人。[4][13]
威尔士境内多山,地势崎岖,全境都普遍分布有断层和褶皱结构。其境内地貌大致可分为山区和低地。山区面积占威尔士总面积超过三分之二。坎布里亚山脉纵贯全境。低地地区主要局限于相对狭窄的海岸带和谷底,包括北威尔士低地、卡迪根海岸、西南低地、南威尔士低地。[22][24][25]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分配较为均匀。[6]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塞文河、泰菲河、瓦伊河、厄斯克河和克卢德河。[22][26]全国共有3个国家公园,覆盖威尔士陆地面积的20%。[27][28]
在29000年前,今威尔士地区便有现代智人居住。但直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威尔士地区才开始出现农业社区。这些最早的农业族群为当地带来了农业技术,并建造了不列颠岛上的巨石堆。[29][30]公元前1000年左右,威尔士地区进入青铜时代,在随后的1000年中,凯尔特文化逐渐成为当地的主流文化。[30]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征服了威尔士,并在此地统治了约300年之久。[31]公元5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罗马人离开了威尔士,随后的500年里,当地的不列颠人开始建立起一系列封建王国,并持续与英格兰地区的昂格鲁撒克逊人发生冲突。[32]1057年,格温内斯国王格鲁法德·阿普·利韦林征服了威尔士全境,成为第一位将整个威尔士统一的统治者。[22]13世纪,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征服了威尔士全境,从此威尔士就被置于英格兰政权的统治下。[33]1536年第一份《联合法案》通过,将威尔士法律系统纳入了英格兰的法律框架,加强了对威尔士的控制。[34]18、19世纪,威尔士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得到快速发展,成为英国的煤矿开采和钢铁行业的中心之一。[3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威尔士进入了经济萧条时期,社会运动此起彼伏,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来了威尔士工业的复苏。[36]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中央政府开始不断下放权力给威尔士地方政府。1997年9月18日,在托尼·布莱尔新工党政府领导下,成立威尔士议会的提案勉强获得公投批准(50.3%),威尔士拥有了独立的立法机关。[37]2011年威尔士议会获得了在无需事先征求英国议会同意的情况下颁布法律的权力。[22]联合王国政府继续保留有威尔士的外交权力,包括外交政策的实施、宣战和国际条约的制定。尽管如此,威尔士作为一个国家和主要经济单位,仍与许多其他国家、议会、地区和欧盟等超国家机构开展国际关系[38][39]
威尔士属于高收入地区,其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但在英国国内处于较低的水平。[14][40]畜牧业构成了威尔士第一产业的主体,主要牲畜包括牛、羊、猪和家禽等。第二产业则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业食品加工为主。第三产业是威尔士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又以零售业、金融业和旅游业为主。[41][42][43][44]2021年威尔士国内生产总值(GDP)为755.83亿英镑,人均GDP24381英镑,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27.9:70.9。2022年政府预算达964亿英镑。[13][45][46]
虽然从族群的历史上来说,威尔士人属于凯尔特人的分支,和英格兰并不是同一起源,但两者长期统一的历史使威尔士文化深受英格兰地区的影响,使两者在节日习俗和饮食上具有相似性。工业革命使威尔士获得快速发展,这一时期促成了威尔士民族服饰的形成,也是威尔士地区文学、音乐发展的高峰,诞生一系列著名作家和音乐家。[47][48][49][50]此外威尔士共有4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均为威尔士的历史遗迹。[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