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党

英国两大主要执政党之一
工党英国,英文名:Labour Party)为英国议会第二大党,成立于1900年2月27日,最初被命名为“劳工代表委员会”,后于1906年议会大选中取得胜利,改名为工党。[1][2][3][4]
工党最初由工会组织、费边社、独立工党和社会民主同盟等社会主义团体联合成立。[1][4][10]工党成立之初无个人党员也无明确纲领,各组织与团队以集体名义加入,宗旨是在议会中实现独立的劳工代表权。[1][2][3][4]自1900年来,工党在英国政坛的地位逐渐稳固;1906年大选中其获得了29个议席,组织建立独立的议会党团。[6]1918年2月和6月,工党两次召开特别会议,通过名为《工党与新社会制度》的纲领和新党章,确定党的目标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社会化,同时开始吸收个人党员。1922年11月,工党取代自由党,成为议会第二大党。[1][4]1923年、1929年工党先后两次在英国短期执政。二战后,工党在1945年、1964年、1974年三次上台执政。[1][11]1997年大选中工党重掌政权。[12]在2005年举行的全国大选中,工党击溃保守党而获胜。[12]工党因在2010年5月英国下议院选举中失败而成为在野党。[12]2007年托尼·布莱尔因辞去党领袖和首相职务,其政治同盟者戈登·布朗继位,2010年大选失利后戈登·布朗辞去工党领袖,偏左翼爱德华·米利班德继任。[13]2015年工党在大选中失利,带有极左色彩的杰里米·科尔宾成为党领袖。[14]2020年基尔·斯塔默出任工党领袖。[13]
工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按时间主要表现为劳工主义、社会主义以及第三条道路[15]
工党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在政治方面,工党主张建立一个真正开放、负责、敏感的民主国家;在所有制方面,工党主张“社会控制经济”,使社会对关键经济部门拥有决定性的发言权;在分配方面,工党主张通过一系列税收以及福利措施重新分配收入与财富,以实现更大程度上的社会平等;在经济政策方面,工党信奉凯恩斯主义,并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为维持稳定的高就业率,强调刺激社会需求水平,通过增加公共开支以及对国有化企业的投资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生产的发展并减少失业;在国防方面,工党强调“集体安全”。[16]
英国工党是欧洲社会民主党的一个代表,曾经历过三届大选连胜及执政十三年的辉煌政绩,也曾在野长达十八年。[17]作为英国政坛最大的在野党,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欧洲新一轮的民粹主义思潮、第三党的异军突起、党系之争、“脱欧公投”等多种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2010-2019年的四次大选中连续败北。[17]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工党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以摆脱其在野党命运。[4]变革主要包括从爱德华·米利班德开始的“左”转、杰里米·科尔宾当选英国工党领袖后工党的发展路线整体地向“左”调整、基尔·斯塔默的调整政治战略等。[4][9][18]爱德华·米利班德以“蓝色工党”与“一个国家的工党”理念为基础,在2015年的竞选纲领中提出了多项具体的措施。[14][19]杰里米·科尔宾的政策非常激进,主张提高富人纳税额度,并将其用于资助底层民众;在经济方面,主张增加货币发行量、实施相对宽松政策;在基础设施方面,其强调国有化[14]基尔·斯塔默管理工党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增进政党团结,控制工党的管理机构,维护领导的权威;严明党纪,革新组织制度,边缘化强硬左翼力量;调整政治战略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