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延陀

中国北方古代民族
薛延陀,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原为铁勒诸部之一,[1]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故称为薛延陀。[2]
薛延陀是唐朝北部的游牧民族,居住在大漠以北,南北朝时游牧于阿尔泰山西南,额尔齐斯河一带,少数留在于都斤山,六世纪中叶,准噶尔盆地的敕勒人随突厥土门可汗东征柔然后,散居在漠北的敕勒人分成15部,薛延陀为其中一部。隋大业元年(605年),铁勒诸部奋起反抗西突厥,共推契苾部首领契苾歌楞为易勿真莫何可汗,又推薛延陀部首领乙失钵为野咥可汗,于是乙失钵率部立庭燕末山(阿尔泰山支脉)遂成为铁勒中强部。大业七年(611年)西突厥射匮可汗立,,契苾歌楞与乙失钵取消汗号,之后薛延陀东突厥控制,薛延陀与唐朝曾结盟共同对抗东突厥。[3][4][5]突厥颉利可汗时期,薛延陀首领夷男背叛东突厥,唐太宗与薛延陀联络,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以鼓[dào]及宝刀、宝鞭,与之达成结盟关系,共同对付东突厥, 以后双方保持了比较密切而友好的联系。贞观四年(630年),唐王朝平定东突厥后,薛延陀迅速强盛起来,夷男死后,他被唐太宗分封的两个儿子开始争权夺利,嫡子拔灼自立为颉利俱利失薛沙多弥可汗,趁唐大军征伐高丽,率军南下攻唐。李勣察觉了薛延陀的行动,击败了薛延陀,拔灼逃往西突厥,为回纥所杀,薛延陀至此平定。[5]

历史沿革

隋朝时期

薛延陀居于漠北。本为匈奴别种铁勒之一部,初与薛族杂居,后灭并延陀族,称为薛延陀,官制和风俗,与突厥大抵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