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教藏殿

辽金时期建于山西省的寺庙
薄伽教藏殿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为辽代建筑。“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意为佛有万德,于世独尊;“教藏”是指佛教经典;“薄迦教藏”就是佛教藏经的殿堂。[1][2]
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面宽五间(25.6米),进深四间(18.41米),占地面积约525平方米,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孤品”。薄伽教藏殿屋顶为单檐九脊歇山顶,正脊高耸,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四个翼角微上翘;殿内塑像的布列是以间为铺,三间即三铺,每一铺各自设置主佛一尊,两侧有弟子和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中间一铺计七尊塑像,两边各九尊。佛坛的四个角落分别塑造了护法四大天王威武屹立,整个大殿内共计29尊塑像。薄伽教藏殿是我国现存辽代塑像最多的佛殿,也代表着辽代彩塑的艺术高峰。[1][2][3][4]

基本信息

因寺内曾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当时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后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几经修缮,成今日之规模。
现上下二寺虽连成为一体,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由两个月门沟通。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